新設備設備改造升級后安全驗收,都驗收哪些內容?
當你們公司有新設備或者設備改造升級后,不能直接就開始安排生產,應該進行新設備驗收或設備升級后的驗收。
在工藝性能方面,一般由設備維護部會同車間一起進行,驗收內容要看新設備是否符合合同的要求或設備升級后的目標。而新設備到廠或設備升級驗收,還有一個重要的驗收,就是安全驗收。這一般由設備維護部門發起,邀請生產部門、運營部門、工藝部門、電氣安全工程師以及安全管理部門共同進行。需要按照設備安全驗收表里面的內容進行一一驗收。一般需要一天或者幾天時間完成,完成后,各方負責人要把不符合項寫在驗收報告封頁處,并落實整改責任人,所有參與驗收人員都要在驗收檢查報告表上簽字。
新設備安全驗收至少應該包括幾大部分,第一部分:設備隨附的文件,包括設備生產許可證(某些設備需要,比如輻射安全許可證、特種設備登記證等)、設備說明書、技術資料和設備操作手冊等;第二大部分:機械安全。 這包括傳動部分是否有機械防護裝置、是否存在鋒利邊緣、機械危險運動高度、飛出、飛濺物料是否得到防護、機械輻射是否得到有效防護、機械防護裝置的連鎖是否有效、檢查防護裝置被打開,機械是否立即停止、是否優先選擇動力開鎖、設備發生故障是否員工能應急逃生、安全光柵是否正確安裝、如果存在人體越過光柵而不被探測的情況,是否有有效措施避免設備誤啟動比如水平光柵和掃描雷達等、設備雙手控制裝置是否滿足要求、雙水按鈕是否符合基本安全特性、急停裝置是否符合要求比如紅色蘑菇頭或者紅色急停拉線、是否設置人工復位按鈕來解除急停狀態、物理化學能量的保護裝置安裝在適當位置了嗎、機械傷害危險標識是否清晰張貼在醒目位置、設備連接的管道安全標識是否符合要求、連接設備的工作平臺工作梯是否符合標準、手動操作模式是否符合標準要求、安全相關的控制回路是否符合要求;第三部分:電氣安全。第四部分: 工業衛生;第五部分: 人員培訓和能力;第六部分:消防; 第七部分:環境保護;第八部分:節能;第九部分:其他。
一、引言
在工業企業的生產運營中,新設備引入或舊設備改造升級是提升生產效率、優化產品質量的重要舉措。然而,這些設備投入使用前,安全驗收是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,它如同守護生產安全的 “閘門”,確保設備在滿足生產需求的同時,不會給員工、環境及企業帶來安全隱患。本文將深入剖析新設備或舊設備改造升級后安全驗收的豐富內涵,助力企業筑牢安全生產的第一道防線。
二、安全驗收的發起與參與方
新設備到廠或設備完成升級改造后,安全驗收通常由設備維護部門發起。這是因為設備維護部門對設備的結構、性能等有著前期了解,能更好地組織驗收工作。驗收并非設備維護部門 “單打獨斗”,而是需要生產部門、運營部門、工藝部門以及安全管理部門共同參與。生產部門熟悉設備投產后的生產流程,能從實際操作角度發現安全隱患;運營部門關注設備長期穩定運行對整體運營的影響,可從運營保障層面提出安全需求;工藝部門掌握設備與生產工藝的適配性,能判斷設備運行是否符合工藝安全要求;安全管理部門則從專業安全管理視角,把控驗收的合規性與全面性。多方協同,才能構建起全面、嚴謹的安全驗收體系,一般這類驗收需要一天甚至幾天時間完成,以確保每個環節都細致檢查。
三、安全驗收的核心內容
(一)設備隨附文件驗收
設備隨附文件是設備 “身份” 與 “使用指南” 的集中體現,是安全驗收的基礎內容。
1. 特殊設備生產許可證:對于一些特殊設備,如涉及輻射的設備,輻射安全許可證是其合法生產與使用的憑證。輻射設備若無證運行,可能導致輻射泄漏,危害員工身體健康,引發輻射污染事故。特種設備登記證也至關重要,像起重機械、壓力容器等特種設備,登記證確保其經過正規檢測、備案,保障設備在設計、制造、安裝等環節符合安全標準,避免因設備本身缺陷引發坍塌、爆炸等惡性事故。
2. 設備說明書:它詳細闡述設備的工作原理、技術參數、性能特點等內容。設備維護部門與工藝部門可通過說明書,判斷設備是否符合合同要求或改造升級目標。例如,新設備說明書標注的加工精度、生產效率等參數,需與企業采購或改造預期比對,若存在偏差,可能影響生產安全與產品質量,提前發現可及時與供應商或改造方溝通解決。
3. 技術資料:包含設備的設計圖紙、電路原理圖、機械結構圖等。這些資料是設備后期維護、故障排查的 “密碼本”。比如,電路原理圖能幫助電氣維修人員快速定位電氣故障,避免盲目檢修引發電氣火災、觸電等事故;機械結構圖讓維護人員清楚設備傳動、支撐等關鍵部位構造,在設備保養、故障修復時,保障操作安全,防止因不當拆卸、安裝造成設備損壞與人員傷害。
4. 設備操作手冊:是員工正確操作設備的 “教科書”。清晰、詳細的操作手冊,能指導員工規范開機、運行、關機及應對異常情況。若操作手冊缺失關鍵步驟或表述不清,員工誤操作概率大增,如設備啟動順序錯誤可能導致設備過載損壞,甚至引發機械傷人、電氣短路起火等事故。所以,驗收時要檢查操作手冊的完整性、準確性與可讀性。
(二)機械安全驗收
機械安全是設備安全運行的 “軀體保障”,關乎員工免受機械傷害,涵蓋多個細致維度。
1. 傳動部分防護:設備傳動裝置,如皮帶傳動、齒輪傳動、鏈條傳動等,必須設置機械防護裝置。皮帶傳動中,若皮帶裸露,運轉時易卷入員工衣物、肢體,造成絞傷;齒輪傳動的齒輪無防護,員工接觸時可能被咬傷、夾傷。防護裝置要牢固、可靠,確保在設備運行中不脫落、不移位,持續發揮防護作用。
2. 鋒利邊緣與危險運動防護:設備存在鋒利邊緣,如金屬切割設備的刀具邊緣、設備外殼的毛刺等,需進行打磨、包裹等處理,防止員工在操作、巡檢時被割傷、劃傷。對于機械危險運動,像往復運動的沖床滑塊、旋轉的砂輪等,要評估其運動高度、速度等參數,設置合適的防護欄、防護罩,避免員工意外接觸時遭受擠壓、碰撞、磨削等傷害。
3. 物料飛濺與輻射防護:機加工設備在運行中,如車床加工工件時可能出現鐵屑飛濺,打磨設備會產生粉塵飛濺,需安裝防護擋板、吸塵裝置等,阻擋飛濺物傷害員工眼睛、皮膚,或被吸入呼吸道影響健康。對于有機械輻射的設備,如激光加工設備,要檢查輻射防護裝置是否有效,確保輻射泄漏量在安全范圍內,防止對員工視力、皮膚造成輻射損傷。
4. 防護裝置連鎖與應急功能:機械防護裝置的連鎖至關重要,當防護裝置被打開,設備應立即停止運行,避免員工進入危險區域時設備仍運轉傷人。同時,要測試防護裝置打開后,設備重啟的條件,優先選擇動力開鎖等安全模式,防止員工誤操作重啟設備。設備發生故障時,需保障員工能應急逃生,如設備周圍通道是否暢通,緊急出口標識是否清晰,故障停機后設備是否不會對員工造成二次傷害,像壓力設備故障后是否能快速卸壓,避免爆炸風險。
5. 安全光柵與雙手控制裝置:安全光柵用于檢測人體是否進入危險區域,驗收時要檢查其安裝是否正確,探測范圍是否覆蓋所有危險區域。若存在人體越過光柵而不被探測的情況,需增加水平光柵、掃描雷達等有效措施,避免設備誤啟動。雙手控制裝置,如沖床的雙手按鈕,要滿足基本安全特性,即雙手同時操作按鈕設備才啟動,防止單手操作時另一只手進入危險區域,且按鈕間距、按壓力度等要符合標準,避免誤觸發或操作困難。
6. 急停與能量保護裝置:急停裝置是設備安全的 “救命按鈕”,需采用紅色蘑菇頭或紅色急停拉線樣式,醒目且易于操作。急停后,應設置人工復位按鈕來解除急停狀態,防止設備自動重啟引發意外。物理化學能量的保護裝置,如儲氣罐的安全閥、電氣設備的過壓保護裝置等,要安裝在適當位置,確保在能量異常時能及時泄放、切斷,保護設備與人員安全,驗收時需檢查這些裝置的安裝位置是否合理、功能是否正常。
7. 標識與輔助設施:機械傷害危險標識要清晰張貼在設備醒目位置,如傳動部位、危險運動部件旁,提醒員工注意安全。設備連接的管道,需按規定標注介質名稱、流向、壓力等安全標識,方便員工識別與操作,防止誤接、誤操作引發泄漏、爆炸等事故。連接設備的工作平臺、工作梯,要符合標準要求,平臺護欄高度、強度足夠,梯子角度合理、踏板防滑,保障員工上下設備、巡檢維護時的安全。手動操作模式也要符合標準,確保員工在手動調試設備時,能安全控制設備運動,避免意外啟動。
8. 控制回路安全:安全相關的控制回路,如急?;芈贰⑦B鎖回路等,要進行嚴格驗收?;芈方泳€要牢固,無虛接、短路情況;控制邏輯要正確,確保急停、連鎖等功能可靠實現。可通過模擬故障測試,如斷開連鎖回路,檢查設備是否停止運行,驗證控制回路的安全性。
(三)電氣安全驗收
電氣系統是設備的 “神經中樞”,電氣安全直接關系到設備運行穩定性與人員觸電、電氣火災等事故防范。
1. 電氣設備合規性:設備的電氣元件,如斷路器、接觸器、繼電器等,要符合相關電氣標準,具備相應的認證標識。電氣設備的選型要與設備功率、運行環境適配,避免因元件過載、不兼容引發電氣故障。例如,潮濕環境的設備,電氣元件需具備防潮性能,防止因受潮短路起火。
2. 接地與接零保護:設備必須可靠接地或接零,形成良好的電氣通路,將設備漏電電流導入大地,避免員工觸電。驗收時要檢查接地(接零)線的截面積是否符合要求,連接是否牢固,接地電阻是否在標準范圍內。對于移動設備、手持電動工具,還要檢查其漏電保護裝置是否靈敏可靠,確保在漏電時能迅速切斷電源。
3. 電氣布線規范:設備內部電氣布線要整齊、有序,導線絕緣層無破損、老化現象。不同電壓等級、不同功能的導線要分開敷設,避免相互干擾與短路風險。導線連接部位要牢固,采用合適的接線端子、連接器,做好絕緣處理。設備外部的電氣線路,要穿管保護或采用線槽敷設,避免被外力擠壓、磨損,線路走向要避開熱源、油源等,防止絕緣層受熱、受油侵蝕損壞。
4. 電氣防爆與防火:在有易燃易爆氣體、粉塵的危險環境中使用的設備,其電氣系統要具備防爆功能,如采用防爆電氣元件、防爆接線盒等,確保電氣火花不會引發爆炸事故。對于普通環境的設備,也要檢查電氣設備的散熱情況,避免因電氣元件過熱引發火災,如變頻器、變壓器等設備的散熱通道是否暢通,散熱風扇是否正常運轉。
5. 電氣標識與警示:電氣設備的電源開關、接線端子、危險部位等,要設置清晰的標識與警示,如 “電源開關”“危險 - 高壓” 等標識,方便員工識別與操作,防止誤觸帶電部位引發觸電事故。同時,設備的電氣控制箱要關閉嚴密,防止雜物進入引發短路,控制箱門上要設置 “禁止合閘”“正在檢修” 等可更換標識,在設備檢修時起到警示作用。
(四)工業衛生驗收
工業衛生聚焦于設備運行過程中對工作環境與員工健康的影響,打造健康的生產環境。
1. 粉塵與有害氣體控制:機加工設備、打磨設備等在運行時會產生粉塵,需檢查除塵設備是否配套且運行正常,如吸塵風機的風量、除塵濾芯的過濾效率是否滿足要求,確保車間粉塵濃度在職業衛生標準范圍內,防止員工患上塵肺病等職業病。對于產生有害氣體的設備,如焊接設備產生的焊接煙塵、涂裝設備產生的有機廢氣,要檢查廢氣收集與處理裝置,像廢氣吸附塔、燃燒裝置等是否有效,保證有害氣體達標排放,避免員工吸入有害氣體危害健康,同時防止環境污染。
2. 噪聲控制:設備運行產生的噪聲若超過標準,會對員工聽力造成損傷,還會影響員工交流與操作注意力。驗收時要檢測設備噪聲值,對于高噪聲設備,如沖床、空壓機等,檢查是否安裝消聲裝置,如消聲器、隔音罩等,車間整體噪聲是否控制在職業衛生標準允許范圍內。同時,要評估噪聲對員工操作溝通的影響,必要時設置隔音操作間、配備隔音耳塞等防護用品,并檢查這些防護措施是否到位、有效。
3. 振動與溫度影響:設備運行產生的振動,可能導致設備零部件松動、疲勞損壞,還會傳遞到操作崗位,影響員工操作穩定性與身體健康。驗收時要檢測設備振動值,判斷是否在合理范圍,對于振動超標的設備,檢查是否采取減震措施,如安裝減震墊、減震器等。設備運行時的溫度也需關注,如設備表面溫度、工作介質溫度等,高溫設備要設置隔熱防護,防止員工接觸時燙傷,同時要檢查設備散熱系統是否正常,避免因設備過熱影響性能與安全。
(五)人員培訓和能力驗收
再先進、安全的設備,也需要員工正確操作與維護,人員培訓和能力是設備安全運行的 “人力保障”。
1. 操作培訓:企業需針對新設備或改造升級后的設備,對操作人員開展專項培訓。培訓內容包括設備工作原理、操作流程、安全注意事項、異常情況處理等。驗收時要檢查培訓記錄,如培訓簽到表、培訓課件、考試試卷等,確認操作人員是否接受系統培訓。同時,可通過現場實操考核,觀察操作人員開機、運行、關機及應對簡單故障的操作,判斷其是否掌握正確操作方法,避免因操作不當引發設備故障與安全事故。
2. 維護保養培訓:設備維護人員也需接受培訓,了解設備的維護周期、維護項目、故障診斷與修復方法等。驗收時檢查維護人員的培訓情況,可通過查看維護計劃、維護記錄,以及現場詢問維護人員設備關鍵維護點等方式,判斷其是否具備維護設備的能力,確保設備在日常運行中能得到及時、正確的保養,延長設備使用壽命,預防因維護不當引發的安全故障。
3. 應急處置能力:員工不僅要會正常操作、維護設備,還要具備應急處置能力。驗收時可模擬設備故障、事故場景,如設備起火、漏電、物料泄漏等,觀察員工是否能迅速做出正確反應,如使用滅火器材滅火、切斷電源、采取堵漏措施等,判斷員工是否掌握應急處置流程與技能,確保在突發事故時,員工能有效應對,減少事故損失與傷害。
(六)消防驗收
消防是企業安全生產的重要 “防火墻”,設備相關消防驗收不容忽視。
1. 消防設施適配性:車間內要配備與設備火災風險相適配的消防設施。若設備是易燃物料加工設備,需檢查是否配備足夠數量的滅火器,滅火器類型是否符合火災類型(如 ABC 類干粉滅火器適用于多種火災),滅火器壓力、有效期是否正常。對于存在較大火災風險的設備區域,如涂裝車間、焊接車間,要檢查是否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、火災報警系統,系統是否正常運行,確保在火災初期能及時發現、撲救。
2. 消防通道與標識:設備周圍的消防通道要保持暢通,無雜物堆積,驗收時檢查通道寬度、高度是否符合消防標準,通道是否被設備、物料占用。同時,消防標識要清晰、醒目,如安全出口標識、疏散指示標識、消防設施標識等,確保員工在火災等緊急情況下能快速識別逃生路線與消防設施位置,順利疏散逃生。
3. 設備消防措施:對于自身存在火災風險的設備,如電氣設備、加熱設備等,要檢查其消防設計與防護措施。電氣設備是否采用阻燃電纜、絕緣材料,加熱設備是否設置超溫報警、自動斷電裝置,設備與易燃物料的間距是否符合防火要求等,從設備本身源頭降低火災發生概率。
(七)環境保護驗收
在環保要求日益嚴格的當下,設備運行對環境的影響驗收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。
1. 廢水廢氣排放:設備運行產生的廢水,如清洗設備的廢水、冷卻廢水等,要檢查是否經過處理達標后排放,廢水處理設施的處理工藝、處理能力是否與廢水產生量、污染物種類適配,如含重金屬廢水是否采用相應的化學沉淀、離子交換等處理工藝。廢氣排放除前文提到的工業衛生中有害氣體處理,還要檢查廢氣排放口是否符合環保規范,排放濃度、排放速率是否達到環保標準,是否按要求安裝在線監測設備(如需),確保廢氣合規排放,減少對大氣環境的污染。
2. 固體廢棄物處理:設備運行產生的固體廢棄物,如金屬廢料、廢油、廢濾芯等,要檢查企業是否有規范的收集、儲存、處理流程。廢棄物要分類收集,儲存區域要做好防泄漏、防揚散措施,危險廢棄物要交由有資質的單位處理,驗收時查看廢棄物處理協議、轉移聯單等資料,確保固體廢棄物不會對土壤、水體等環境造成污染。
3. 噪聲與振動對環境影響:設備的噪聲與振動不僅影響車間內員工,還可能對周邊環境造成擾民問題。驗收時要檢測廠界噪聲是否符合環境噪聲排放標準,對于振動超標的設備,檢查是否采取減震降噪措施,避免對周邊建筑物、居民生活造成不良影響,維護企業良好的周邊環境關系。
(八)節能驗收
節能是企業降本增效、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,設備節能驗收助力企業實現可持續生產。
1. 設備能耗指標:驗收時要核對設備的能耗參數,如電機功率、單位時間耗電量、耗氣量等,與合同要求或改造升級目標對比,判斷是否達到節能標準。對于新設備,可通過實際運行測試,統計其在不同工況下的能耗,評估是否存在能耗過高問題;對于改造升級設備,對比改造前后的能耗數據,判斷節能改造效果是否達到預期,如變頻器改造后設備電機能耗是否明顯降低。
2. 節能措施有效性:檢查設備是否采用節能技術與措施,如變頻調速技術、余熱回收利用、高效節能電機等。變頻調速技術可根據設備負載自動調節電機轉速,降低能耗;余熱回收利用能將設備運行產生的余熱用于加熱水、預熱物料等,提高能源利用率。驗收時要驗證這些節能措施是否正常運行、有效發揮作用,確保設備在滿足生產需求的同時,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消耗。
(九)其他驗收內容
除上述八大類內容外,還有一些因設備特性、行業要求等存在的其他驗收內容。
1. 行業特殊要求:不同行業的設備有特殊安全驗收要求。如食品加工行業設備,需檢查衛生級設計與清洗消毒功能,設備與食品接觸部位的材質要符合食品衛生標準,易于清洗消毒,防止食品污染;建筑施工設備,如塔式起重機,要檢查其防傾覆、防墜落保護裝置,以及安裝、拆卸過程中的安全措施,確保在建筑施工復雜環境中安全運行。
2. 設備聯動與自動化安全:對于多設備聯動、自動化生產線設備,要檢查設備之間的聯動控制邏輯是否安全,自動化運行時是否存在誤動作風險。如自動化生產線中,前道工序設備故障停機,后道工序設備是否能自動停止,避免物料堆積、設備碰撞損壞,以及由此引發的安全事故。同時,要檢查自動化設備的人機交互界面是否友好、清晰,操作指令是否準確傳達,防止因人機交互問題引發操作失誤與安全隱患。
四、驗收結果處理與閉環管理
安全驗收完成后,各方負責人需將不符合項清晰記錄在驗收報告封頁處,明確整改責任人、整改期限與整改要求。整改責任人要制定詳細整改計劃,按時、按質完成整改任務。整改完成后,需再次組織驗收人員進行復查,確認不符合
五、設備安全驗收檢查表: